提眼瞼肌手術

01
手術簡介
提眼瞼肌手術,是一種針對眼瞼下垂問題的外科治療方法。這項手術主要透過調整提上瞼肌(levator muscle)的張力或長度,改善眼瞼無法完全抬起的情況,從而達到美觀與功能性的雙重效果。
02
適應症
提眼瞼肌手術適合以下人群:
-
眼瞼下垂患者:先天性或後天性因素導致的上瞼無法正常抬起。
-
視野受限者:因眼瞼下垂遮擋視線,影響日常生活。
-
眼部疲勞或不對稱:眼瞼無力引發的眼周疲勞感或雙眼不對稱問題。
-
希望改善眼部外觀的人:追求明亮有神的眼睛效果。
03
手術原理
提眼瞼肌手術主要通過以下方式改善症狀:
-
調整或縮短提上瞼肌的長度,使肌肉能夠更有效地抬起眼瞼。
04
眼瞼下垂程度與手術適應症
提眼瞼肌手術根據提上瞼肌的功能與眼瞼下垂程度,分為以下三種狀況,並對應不同的治療方式:
1. 輕度提瞼肌無力
-
眼瞼下垂程度:覆蓋黑眼珠 2~3mm。
-
提瞼肌功能:10~15mm。
-
適應手術:提瞼肌折疊手術等微調技術。
2. 中度提瞼肌無力
-
眼瞼下垂程度:覆蓋黑眼珠 3~5mm。
-
提瞼肌功能:6~9mm。
-
適應手術:提瞼肌縮短或切除手術,視下垂程度與肌肉力量選擇。
3. 重度提瞼肌無力
-
眼瞼下垂程度:覆蓋黑眼珠 >5mm。
-
提瞼肌功能:<5mm。
-
適應手術:筋膜懸吊術等,利用額肌輔助提拉眼瞼。
眼瞼下垂程度(覆蓋黑眼珠) | 提瞼肌功能 | 適應手術 | |
---|---|---|---|
輕度提瞼肌無力 | 2 ~ 3mm 正常及輕度提瞼肌無力 | 10 ~ 15mm | 提瞼肌折疊手術等 |
中度提瞼肌無力 | 3 ~ 5mm 中度提瞼肌無力 | 6 ~ 9mm | 提瞼肌縮短 或切除手術等 |
重度提瞼肌無力 | > 5mm 重度提瞼肌無力 | < 5mm | 筋膜懸吊術等 |
05
手術過程
-
術前評估:醫生將進行詳細的眼部檢查,包括提上瞼肌功能測試、視野評估等,以設計個人化的手術方案。
-
麻醉方式:一般採局部麻醉,部分情況可能選擇舒眠麻醉。
-
切口設計:通常在上眼瞼皮膚的自然皺褶處進行切開,手術後疤痕隱蔽。
-
肌肉調整:根據患者需求,縮短或加強提上瞼肌。
-
縫合與恢復:精細縫合傷口,減少腫脹與疤痕。
06
術前注意事項
改善眼神無神、上眼皮下垂、睫毛被壓住等問題,恢復明亮有神的雙眼神采。常與雙眼皮手術合併施作,調整提肌張力達到自然放大眼型的效果。
術前準備
-
與醫師充分溝通眼皮下垂狀況與視覺功能,判斷是否需進行提眼瞼肌修復。
-
根據眼瞼功能進行提肌張力評估,選擇合適術式(縮短上睑提肌/懸吊手術等)。
-
術前2週停用阿斯匹靈、魚油、維他命E等影響凝血藥物。
-
有慢性病、眼疾、藥物過敏或神經肌肉相關病史者,請務必事先告知醫師。
手術前一天
-
若為舒眠麻醉,術前6小時禁食禁水;局部麻醉則依醫囑調整即可。
-
洗臉保持清潔,勿上妝、勿貼雙眼皮貼或戴隱形眼鏡。
-
穿著寬鬆衣物、卸除飾品與指甲油。
07
術後恢復與護理
術後照護重點
-
術後眼皮會有腫脹、瘀青、緊繃感與眼睛乾澀,為正常反應。
-
前3天可持續冰敷,第4天起改溫敷,有助退腫與舒緩。
-
傷口保持乾燥清潔,勿搓揉眼部或自行拉扯傷口。
-
若術後出現「閉眼不全」、角膜乾澀等情形,醫師會指示使用人工淚液或眼藥膏。
小提醒
-
拆線前請避免上妝與戴隱形眼鏡。
-
術後短期可能有大小眼、眼神不對稱狀況,通常數週後會逐漸恢復自然。
-
術後7天拆線,視狀況可安排回診追蹤調整。
術後恢復期
-
術後1~2週可恢復日常活動,請避免劇烈運動與低頭過久。
-
雙眼定型期約1~3個月,恢復自然需時間,請耐心觀察。
-
若術後有視力異常、疼痛加劇等異常情形,請立即聯絡診所。
08
手術優點
-
功能改善:恢復正常視野,減輕眼周疲勞。
-
美觀提升:眼神更加有神且明亮,改善雙眼不對稱。
-
持久效果:手術後效果一般可長期維持。
09
潛在風險
-
輕微瘀血或腫脹。
-
手術後眼瞼高度不對稱,可能需再次調整。
-
感染或疤痕增生(較少見)。